眾所周知,天空中的云朵其實都是帶著電荷的,其中,電荷也分正電荷和負電荷。當天空中有兩片帶著不同電荷的云靠近時,正負電荷就會相互吸引,同時又會發生猛烈的放電現象,這樣能在一瞬間放出耀眼的亮光,就是我們常見到的閃電。
閃電的同時空氣的溫度就會急劇地升高,四周的水滴很快就變成了水蒸氣,體積不斷地膨脹變大;最后就發出了爆炸聲,也就是我們聽到的雷鳴。
這種放電的現象是很危險的,有時候還會擊毀附近的物體,如果人被擊中了還會有生命危險。為了避免建筑物受到雷擊,人們便在屋頂上裝上了避雷針;避雷針是一根尖形的金屬棒,它的下端用輸送電流的導線,和埋在地下的銅板鏈接起來;
如果天空中有帶電的云,那么地面的電荷就會被云中的電吸引,沿著導線跑到避雷針的頂端,由于聚集在頂端的電很容易走失,可以防止劇烈的放電現象,建筑物也就不會被雷擊毀了。
其實,避雷針應叫“引雷針”才合適,在雷雨天氣,高樓上空出現帶電云層時,避雷針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。由于避雷針針頭是尖的,所以靜電感應時,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。這樣,避雷針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。
避雷針又與這些帶電云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器,由于它較尖,即這個電容器的兩極板正對面積很小,電容也就很小,也就是說它所能容納的電荷很少。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電荷,所以,當云層上電荷較多時,避雷針與云層之間的空氣就很容易被擊穿,成為導體。這樣,帶電云層與避雷針形成通路,而避雷針又是接地的,避雷針就可以把云層上的電荷導入大地,使其不對高層建筑構成危險,保證了它的安全。這下大家知道避雷針的工作原理了吧!
上一篇:便攜式氣象站能選擇哪些氣象要素?
下一篇:沒有了!